祝荫
多学科团队开展患者诊治与全程管理
祝荫教授
“根据我们中心的大数据资料,-年,HTGAP在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占比14.3%,高居第二位。-年,该比例升至24%,其中仅年一年,该占比就攀升至33.1%,可见HTGAP发病率呈增加趋势。”祝荫教授介绍,与欧美以高胆固醇血症为主不同的是,我国高甘油三酯血症患者相对较多。
我国HTGAP患者以中青年男性居多,肥胖、嗜酒、患糖尿病者为高危人群,临床特征为高脂血症、低钠血症,疾病进展快、易重症化、易复发,患者发病年龄较轻。祝荫教授提示,“部分患者可能血淀粉酶无明显升高,但脂肪酶多数会升高。”
在治疗过程中,HTGAP患者容易发生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和多器官衰竭。祝荫教授介绍,“基于我们中心的大数据研究,发现相比于其他病因导致的急性胰腺炎,HTGAP患者的胰腺坏死和器官衰竭发生率更高,平均重症监护天数和住院费用也更高,说明HTGAP患者预后更差。”
HTGAP患者临床治疗有两个关键环节:降脂治疗和急性胰腺炎综合治疗。“根据患者情况,入院后可先选择低分子肝素等药物降脂治疗,若降脂效果不理想,可采用血液滤过等措施,早期快速降脂有助于控制病情。”祝荫教授建议,急性胰腺炎早期综合诊治措施包括病情监测与评估、早期液体复苏、早期肠内营养、器官功能维护等。
如今,多学科联合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模式已得到国内外一致认可,并取得显著的临床效果。祝荫教授指出,从患者入院诊断到出院后康复及随访,需要消化内科、急诊科、重症医学科、感染科、营养科、影像科、胰腺外科等多学科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协作,密切配合,共同对抗病魔。
据悉,医院建立了胰腺疾病诊疗中心,通过开展以消化内科为主的多学科诊疗模式,为急性胰腺炎患者提供“以消化科为主导,多学科协作的一体化全程管理”诊治模式。祝荫教授表示,“经过学科的长期积累,在多学科团队成员的紧密合作下,我们中心形成了早期内科综合治疗,后期并发症以内镜微创治疗为主的多学科治疗模式的治疗特色。”
急性胰腺炎领域有太多的未知值得深入探索。祝荫教授强调,譬如急性胰腺炎的重症化机制、HTGAP的发病机制、不同降脂方案对临床预后的影响,以及预防胰腺炎复发等方面,都需要开展进一步的基础及临床多中心研究,用研究证据指导临床实践,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患者的长期预后。
刘明东
双管齐下加强早期筛查与长期随访
刘明东教授
在HTGAP发病机制方面,目前主要有游离脂肪酸脂肪酸学说、胰腺微循环障碍学说、蛋白激酶C活化学说,炎症因子学说等,临床广泛接受游离脂肪酸脂肪酸学说。刘明东教授介绍,HTGAP患者临床特征主要包括甘油三酯水平显著升高(一般超过11.3mmol/L);血淀粉酶升高可能未达到正常上限3倍以上;常见伴发糖尿病、肥胖;有重症化趋势;复发率较高;患者发病年龄偏小;病程具有隐匿性等。
由于HTGAP患者常伴发糖尿病、肥胖,而高血糖状态是胰腺感染的风险因素,因此在轻症早期易引发炎症风暴,进而导致多器官功能损害,加重病情进展,在后期更易引发感染,导致胰腺局部并发症,需要微创甚至开腹治疗。刘明东教授强调,由于高脂血症容易导致脏器功能损伤和感染,因此在治疗中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