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颖轶汇编
哈士奇转载
贾梓淇
上篇(点击链接可查看)给大家介绍了肿瘤标记物的基本概念,那么在五花八门的肿标报告中,不同的肿标分别传达着何样的信息?
绝大多数标记物对癌症的诊断能力较低,因为与大量良性疾病重叠,对早期疾病敏感性(肿瘤指标升高的人群中确诊为癌症的占比)较低[1],肿瘤标记物升高,却没有患上癌症,是完全可能的,下面介绍常用的肿瘤标志物的过程中也会一一阐释。
01CEA(癌胚抗原)一项分析得出结论CEA诊断结直肠癌的汇总敏感性仅为46%[2]。其他如CA19-9等等常规肿瘤标志物敏感性都不高于此仅0.30。
CEA升高的非癌症原因包括胃炎、消化性溃疡、憩室炎、肝脏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糖尿病,以及任何急性或慢性炎症状态。
吸烟者的CEA水平明显高于非吸烟者[3]。平均吸烟者(7.16±1.04ng/ml)对比非吸烟者(2.15±0.68ng/ml)。因为吸烟是个长期慢性的损伤。
美国临床肿瘤学会(AmericanSocietyofClinicalOncology,ASCO)肿瘤标志物专家组推荐,不应将血清CEA等任何其他标志物用作结直肠癌的筛查或诊断性检查[4]。欧洲肿瘤标志物工作组也有类似推荐。
02CA(糖蛋白性癌抗原)在多种良性疾病中,CA也会升高,包括子宫内膜异位症[5]、子宫肌瘤肝硬化伴或不伴腹水[6]、盆腔炎性疾病等,甚至约1%的健康女性血清CA升高,而且随着月经周期发生波动[7]。其实原理很简单,就是腹腔或者胸腔皮细胞尤其是内皮损伤导致,月经、排卵也都可以。平均CA水平进一步随种族和吸烟状态而异(非白种女性和当前吸烟者中较低),并且随着年龄增长而升高[8]。
03AFP(甲胚抗原)AFP通常由胎儿卵*囊和其他器官产生,在正常成年男性的血清中基本检测不到[9]。血清AFP的正常上限值为低于10-15μg/L。
很多组织在恶性变后可恢复产生这种癌胚蛋白的能力,但是血清AFP浓度高于10,μg/L的情况几乎仅见于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或肝细胞癌患者。
血清甲胎蛋白升高的发生率随临床分期的进展而增加,I期(早期)非精原生殖细胞肿瘤患者的发生率为10%-20%,而播散性(晚期)则发生率为40%-60%[9]。
对于肝癌,患者就诊时血清AFP水平与肿瘤大小及范围相关[10]。一项纳入22例伴有肝硬化原发性肝癌日本研究,肿瘤直径小于3cm,随访长达37个月,但未对患者进行治疗[11]。肿瘤直径大于3cm,血清AFP水平趋于升高;肿瘤直径超过5cm时,患者血清AFP水平会逐渐增至1ng/mL至10,ng/mL之间。而且AFP水平增长率与超声显示的肿瘤形态显著改变同时发生。
若肝硬化或乙型肝炎患者出现血清AFP升高,则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