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真的像大家想象的那么可怕吗?其实未必。首先,糖是人体中重要的能量来源之一,如果人在疲劳、虚脱、低血糖的时候,可能出现心跳加快、出汗,甚至眩晕、晕厥,立即吃点东西,尤其吃点糖分高的东西就很快能缓过来,例如现在各种运动型饮料,补充体力,补充精力的都是含糖量很高的。在我们中药里如阿胶、黄芪、党参、枸杞、大枣等补气益血的中药也都是甜的。因此我们首先需要为糖先做一个平反,糖作为一个重要的能量来源为人体和各个器官提供了大量能量支持,是人体必不可缺的能量物质。
现代医学认为糖尿病是由于人体分泌胰岛素的功能出现了障碍而导致血糖代谢紊乱,从而引起了糖尿病,而现在我们糖尿病患者早已把血糖看作是洪水猛兽,殊不知它也是受害者。就好比交通信号灯坏了导致交通事故发生,汽车并不是产生交通事故的原因,而我们处理的方式仅仅是单纯的禁止开车,且长年禁止开车。也正是由于人体胰岛素调节功能异常了才导致了人体血糖异常,而我们糖尿病患者长期低糖、降糖、抗糖的治疗理念也并非是唯一的有效治疗手段。
糖尿病患者有没有考虑过为什么以前我们的胰岛功能正常,但现在却出现问题了?为什么我们只是一味地把胰岛素打进来完事了,而不去深思导致结果的原因。胰腺是人体局部的一个器官,整体决定局部,整体好了,局部才容易治理,而往往只治疗局部很难让整体好起来。血糖它也仅仅是身体的一个指标,是人体中的一个局部,血糖升高,那到底是血液里的糖分变多了还是血液变少了?试想,当人体血液循环不通畅了,供给脏腑器官的血液少了,脏腑能量不足了,人体的自我调节机制,势必会提高能量营养的浓度,提高血糖浓度,供给器官脏腑。也就是当我们身体内部能量运输通道不通畅了,身体不得不提高血糖的浓度运输能量,从这个角度看,血糖升高其实是人体做出的一个应急反应。所以为什么很多人降糖药剂量越来越大,这就好像我们在跟我们的身体对着干,结果时间长了,胰岛素剂量越来越大,血糖控制越来越差。
糖尿病的中医学治疗:
一、首先治疗手段是疏通,中医学认为中焦脾胃为气机之枢纽,脾土的运化障碍是形成堵的核心问题。
1.肌肉的堵。中医学认为脾主肌肉,当我们的身体,尤其肌肉越来越懒,越来越僵硬,越来越松不下来的时候,可能就是脾开始出问题了,那我们就可以选择各种运动,比如瑜伽、推拿、艾灸、泡澡等方式使身体放松下来,使僵硬的肌肉软下来。
2.脾主少腹。也就是我们的肚子和腹部一定是温暖的、柔软的,当摸到自己的腹部凉凉的,甚至有硬块,那就是脾土堵塞板结了,胃肠有积滞了,通过按肚子适当的锻炼、运动节食,甚至一段时间的轻断食,这就可以使板结的硬块松动。
3.思虑伤脾。如果我们出现情绪越来越焦虑,越来越拿得起放不下,这就可能脾土不通畅了,中医学认为“脾开窍于口,在声为歌”,通过有效的倾诉或通过唱歌的方式把情绪释放出去,也能很好的解决脾土拥堵。
二、健脾固本治法。血糖的升高,可能是由于血液本身变少,或者是血液中的水减少,从而导致血液浓度升高,此类情况就类似于中医学中的消渴病。通过补充津液、补充水分似乎才是最好的办法,但补水前找到水液流失的原因似乎更为重要。就好比缺水,我们第一反应是应该检查什么地方漏水,否则,补再多水也是徒劳无功。然而出现漏水的原因仍然与脾土密切相关,中医学认为脾土是制约水的,脾胃不足,脾气不足,当然制约水的能力就会下降,这也就是体现了中医补脾胃,固本的治疗方法,这也是中医学健脾固本、益气养阴治疗糖尿病消渴病的治法。中医学中也认为胰腺与中焦脾胃密不可分,胰腺的疾病就是脾胃疾病,比如胰腺炎,由于暴饮暴食容易诱发,就相当于脾的功能受损了,胰腺的功能也就受损。
最后,对于糖尿病的患者,在一定的时候,管控血糖是必须的,因为血糖超过一定的数值对人体是有危害的,但管控是暂时的,而非长期,当通过合适的方法和治疗解决了能量转化和代谢的障碍后,就可以去恢复正常的饮食,因为健康的身体一定是建立在正常的饮食起居上的,因为我们所追求的不是一个漂亮的实验室指标结果,而是健康的身体和有的效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