肥胖是指构成身体的组成成分中,脂肪蓄积过度,超过标准体重20%的病理状态。肥胖症既是一种独立的疾病,又是2型糖尿病、心血管病、高血压、中风和多种癌症的危险因素。因此,各国加紧研发新型减肥药已成为必然趋势。
奧利司他商品名赛尼可,是瑞士一家公司研发,于年在新西兰首次上市,年在美国市,年被美国FDA批准为非处方药称为Alli,年中国版Alli——伊宁曼上市。目前,奧利司他已经在全球多个国家上市,经过全球万以上使用者13年验证,奧利司他几乎已成为健康减肥之首选。
在我国,经药品监督管理部门批准的减肥药只有奥利司他(片或胶囊)。奥利司他是非处方药(OTC),使用者可以根据需要自行购买服用。市场上看到的奥利司他,有两种生产技术,即发酵技术和化学合成技术,究竟通过哪种技术生产的奥利司他效果更好,目前尚无定论。另外,奥利司他的商品名也有不少,例如国内的伊宁曼、雅塑、艾丽,以及国外的Xenical(赛尼可)、Alli和Iraplax等。
阻碍脂肪分解吸收
肥胖的真正缘由是脂肪聚积,体内脂肪过多就会导致肥胖。脂肪类食物需要在胃肠道分解成脂肪酸和单酰甘油后,才有可能被人体吸收,这中间有一个分解的环节。奥利司他就是作用在这个环节上,它可以抑制胃脂肪酶和胰脂肪酶,阻碍脂肪分解,使脂肪不被吸收。也就是说,奥利司他能让脂肪“穿肠而过”,直接随着粪便排出体外。
未满18岁不建议服用
目前,奥利司他主要用于治疗18岁及以上体重超重(体重指数≥24)的患者。体重指数=体重(千克)÷身高(米)2。如果体重指数≤24,即不属于超重和肥胖人群,当然不需要服用奥利司他。另外,18岁以下人群目前没有研究数据,以不用为好;孕妇及哺乳期妇女、吸收不良综合征患者、器官移植者、器质性肥胖者等禁用。有少数广告称,该药可用于妇女分娩后的体形恢复,这是不对的。
奥利司他可引起严重肝损害
除了上述禁忌,服用奥利司他还有几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服用奥利司他需要配合低热量、低脂饮食。因为奥利司他只能减少食物中约30%脂肪(甘油三酯)的吸收,仍有70%脂肪会被吸收。有广告称“使用奥利司他后,想吃就吃不节食,不反弹”,这是误导。
2.剂量增加,效果不增加。在我国,奥利司他有两种剂量,均是非处方药。在一些国家,如美国,60毫克是非处方药;毫克需要凭医生处方购买,是处方药。使用者可以根据自身的超重情况,选用60毫克或毫克,必要时可咨询医生和药师。药片或胶囊均可,每次1粒,随餐一天服用3次。如果某天少吃1顿饭,或饮食中无油脂,则可省掉1次。因为没有吃饭或饮食中无油脂,奥利司他就发挥不了减少脂肪吸收的作用。
有的人认为自己很胖,擅自加大剂量,以为量大了,可以增加减脂效果。研究证实,每天服用奥利司他毫克以上,不仅减脂作用不再增强,反而还会增加不良反应。确实如广告所说,使用者用药后“排油看得见”,未被吸收的油脂随着大便排出,有时甚至会弄脏裤子。需要注意的是,这些被排出的“油”,并不是腹部、臀部、腿部、臂部等处堆积的脂肪,仅仅是这一餐食物中的脂肪。
3.注意防范副作用。同其他药物一样,奥利司他也有副作用。吸收脂肪是一个正常的生理活动,服用奥利司他者可能出现胃肠道紊乱不适。常见胃肠排气增多、大便紧迫感、脂肪(油)性大便、脂肪泻、大便次数增多和大便失禁等。随着膳食中脂肪成分的增加,副作用发生率也相应增加。奥利司他推荐使用时间是6个月~2年,体重下降多在使用奥利司他后6周以内。如果使用者体重下降不超过5%,应停药;如果使用后,体质指数低于24,也应停药;如果体重反弹,可以再次使用奥利司他。长期使用奥利司他者,需要注意脂溶性维生素(A、D、E、K)缺乏的问题,需适当补充维生素。
有文献报道称,奥利司他可以引起月经紊乱。因此,有月经紊乱、痛经等症状者,不宜使用奥利司他。奥利司他可引起罕见且严重的肝损害,现在的药品说明书已加上了相应警告,使用者需警惕。
用药期间出现肝功能受损症状,如食欲减退、瘙痒、黄疸、尿色深、粪便色浅、右上腹疼痛等,应立即停药,并咨询医生,检测肝功能。肝功能不良者应咨询医生和药师后再使用奥利司他。患有血脂异常、高血压、糖尿病、中度以上脂肪肝、胆囊疾病、肾结石、胰腺炎、痛风、肾功能损害者,在第一次使用奥利司他时,也应征求医生和药师的意见,医院复查。
建立健康行为方式是减肥的基础
除了少数由于疾病导致的肥胖,绝大多数肥胖的发生和生活方式密切相关。多吃少动是导致体重增加的主要原因。因此,在减重的医疗干预系统方案中,科学的饮食计划、运动规划和心理支持是基础,而药物甚至手术都只是辅助手段。
不论人们采用何种方式减去了体重,如果回到既往体重增加的生活方式当中去,体重还原只是时间问题,甚至还会出现更大的体重。因此,追求减重的朋友,必须在制定减重计划之初就明确:减重是一项终生的事业,这个世界上不存在轻松减重、一劳永逸的神仙方。减重药物可以在一定的时间里帮助人们减去更多的体重,更好地建立减重成功的信心,但是不能代替健康行为方式的建立和维持。
本文来自《家庭医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