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牟津雨家庭与生活报
在四川的医疗界,只要有重大应急事件,上级主管部门一定会首先想到一个名字——金晓东。
年11月24日,年度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金晓东荣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年12月,金晓东荣获“中国好医生”称号。
1月7日,记者医院重症医学科,与金晓东见面,听他分享对生命、对职业的思考。
○医院的路,要是去成都的其他地方,他会迷路的。
○他不记得什么特别惊心动魄的事,作为华西重症重学科主任,每天都惊心动魄。
○他曾前往非洲抗疫,你问他怕不怕,他很认真地说:那里的蚊子真的太多了……
医院重症医学科主任金晓东
哪有“特别的一天”每天都惊心动魄
狭长的走廊上,声音因为空间的限制,显得格外嘈杂。
有人在流着泪打电话,“医生说脱离危险了,但还要住院,我们再找点钱。”有人在大声地告诉旁边的陌生人,“我们家那个是急性胰腺炎,你们家呢?”
推开尽头的门,世界突然安静了。透过玻璃往里张望,白色的天花板,白色的床单,“滴滴”的仪器声中隐约能听到患者努力求生的呼吸。
这里是医院重症医学科。“重症”“华西”这两个词都在明确提示着,这里的患者病情非同寻常。门里门外,是两个不一样的世界——门外的家属只能不断地说话来缓解心中的焦虑,门里的患者在默默地与死神抗争。
门再次打开,金晓东穿着绿色洗手衣擦着汗走出来,他是这个科室的主任,也代表着患者和家属心中的希望。
值得吗?
“抢救回患者的满足与快乐,任何事都比不了”
金晓东的额头有一层密密的汗珠,这表明,他刚刚经历了一场惊心动魄的抢救。“一名患者急性心梗,心跳呼吸停顿,然后我们给他上了ECMO。”金晓东解释说,“也就是大家说的‘人工肺’,目前的情况是抢救成功了。”
这样的场景每天都会上演,充斥着金晓东二十余年的从医生涯。“时间在这个科室尤为珍贵,而选择成为ICU的医生,就是选择与时间赛跑。”
金晓东喜欢这种奔跑的感觉。他好像是注定要成为一名医生的。“上学时,老师领着我们念医学生誓言,不知怎的,我内心特别澎湃。”金晓东说,“我举着拳头大声喊着,我决心竭尽全力除人类之病痛,助健康之完美……眼泪都差点掉下来。”
真正成为一名医生后,这种责任感和使命感更加强烈了。“医生不仅是一份谋生的职业,更是一种热爱,一种信仰。”金晓东明白,自己一举一动的背后是一条条鲜活的生命。“ICU是离死亡最近的地方,也是离希望最近的地方。”
接触的病例越来越多,也越来越复杂,金晓东越来越理解到“医学无止境”这句话的含义。“我必须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精进自己的技术。”在很多人看来,专业、极致这两个词就完美代表了金晓东。“他把他全部的时间和精力都献给了重症医学事业。”同科室的医生说道。
每天清晨6点,金晓东准时出门上班,正常情况下,晚上8点会下班,遇到紧急情况,会更晚。从医的多个日子里,金晓东几乎没有休过假。“我很少出去玩,有空就在我的小办公室里看文献,或者抓紧时间休息。”两点一线的生活,让金晓东直到现医院的路怎么走。“喊我去成都其他地方,可能会迷路。”
值得吗?这是许多人会问金晓东的问题。“当然值得!”他毫不犹豫,“当你抢救回一个患者,那种满足与快乐,我觉得任何事情都比不了。”做医生越久,金晓东的内心越笃定,医学的进步、助人的乐趣,不断丰富着他的内心。
遗憾吗?
“如果有遗憾,就在下一个病人身上做到最好”
在重症医学科,生死往往就在一瞬间。医生毕竟不是神,也不能保证次次都能成功。
奋力抢救,明知没希望,却还是不想停下。当生命从指间逝去,医生的无力感、心痛感、内疚感,不比患者的亲人少。有人甚至会因为无法面对这种无奈而选择告别医生这个身份。
这种挫败感,金晓东也经历过。“以前,我也难以释怀,我会怀疑自己的能力,如果术前再好好评估一下,如果手术细节处理得更好些,如果手术后观察得再密切一点……”后来,金晓东会时常问自己:“我尽力了吗?”如果回答是肯定的,那就不要再过多沉溺于遗憾中。
“我现在也会勉励学生,做到问心无愧就好,如果有遗憾,有可以改进的地方,那么就在下一个病人身上做到最好。”金晓东认为,医学最严肃认真的地方在于,同样的错误永远不能再犯。
医院的急危重症科室,也是最容易产生医患矛盾的地方。对此,金晓东赞同也不赞同。“这里的患者病情严重,家属很难冷静,医生忙的时候可能会忽略他们的感受,矛盾就产生了。”不赞同的地方在于,金晓东认为医患关系也没那么容易紧张,很多时候都是因为双方信息不对称造成的,“好好沟通就能解决。”
因此,每结束一次抢救,金晓东都会抽时间跟家属面谈,告诉他们抢救过程、目前结果、下一步治疗计划。“有时候实在太忙,也会明确告诉家属,什么时间再来找我。”
用心对待过,别人能感受到的。金晓东记忆最深刻的是尼泊尔地震发生后,去现场救援的那段日子。“当地群众会给我们送吃的,他们明白我们是在帮助他们。回国的时候,他们紧紧拉着我的手,不断流泪,说的话虽然我听不懂,但我知道是在表达感谢。”
怕过吗?
“所有的医生都是一个目标:治病救人”
在业界,一直有一句话:流水的应急大事件,铁打的华西金晓东!
他是如定海神针般的存在。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尼泊尔地震、新冠肺炎疫情发生……
每一次有需要,他都毫不犹豫地冲在前。
年初,金晓东一直处于连轴转的状态。1月22日早上7:00,他前往广安医院指导工作,那里收治了四川省首例新冠肺炎危重症患者;晚上19:00,他的身影又医院。那段时间,他辗转于泸州、宜宾、绵阳……医院5G会诊医院交流,指导重症患者的救治。“虽然说是面对一种未知的病毒,但根本没时间想怕不怕。”
年4月,国内疫情形势有了好转,国外仍旧严峻。4月16日凌晨,12名四川专家在成都双流机场集结组成医疗队,协助埃塞俄比亚开展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其中就有金晓东。
又是一次说走就走。“从来没去过非洲,还是有点担心。”在埃塞俄比亚的第一个晚上,金晓东走到住所外想抽根烟,“刚把火点上,一大群蚊子就涌过来。”这倒是给他吓了一大跳,“我意识到,确实是不一样的环境。”
还有个难题要解决。因为语言、文化的不通,医疗队跟当地医生无法迅速配合在一起工作,“需要磨合。”一场关于病例的讨论打破了僵局。“当时,有个患者治疗过程中发生了心脏骤停的情况,后经当地医生全力抢救后,已经恢复健康出院。”当地医生讲出这个案例后,金晓东分析了患者出现心脏骤停的可能原因,双方再进行了讨论。
“这个过程中,我明显感觉到对方越来越认可我们。我们就是靠专业走近了,专业才是王道。”此后,双方在防控救治工作相互取长补短,金晓东也很感慨:医学无国界,所有的医生都是一个目标:治病救人。
记者手记
医学是信仰向光而行
为了这次采访,我提前一天做了核酸检测并拿到阴性报告。按约定时间到达后,金晓东正在抢救患者。我坐在ICU病房的门外,观察着患者家属们的一举一动。再次与我确定了时间安排后,金晓东表示还需要一会,后来我才知道,他是需要一点时间与家属面谈,告知对方刚才的抢救过程与结果。
在他那个没有窗户的小办公室里,除了堆满的书,就是一张可以让他可以小憩一刻的沙发。他会很“可爱”地小声告诉我:“我不感觉累,我只要睡一觉就恢复元气了。偷偷给你说,有时候开会我都在打瞌睡。”
“金医生是个好医生!”我听到很多家属这样说。
他仿佛就是为医生这个职业而生的,他的生活太简单了,也太纯粹了,纯粹到“可爱”的地步。他让我想到一句话:医学是信仰,向光而行。
记者丨牟津雨
编辑丨王胜杰
校审丨詹伟
责编丨罗莉
审核丨伍方莉
原标题:《哪有“特别的一天”,每天都惊心动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