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旭集团实现液晶玻璃基板“中国造”
近日,东旭集团石家庄旭新公司建成国内首条基板环保生产线,完成了从技术创新到市场化、产业化的跨越。而其更重要的意义在于,这一成果打破了国外技术封锁与垄断,填补了国内空白,将大大提升整个国内平板显示产业链的附加值,促进我国光电显示产业快速发展。
短短十几年,从一个名不见经传的小机械制造厂,发展成为拥有一家上市公司和二十多家子公司的多元化高科技集团,技术创新就像一块魔方,让东旭实现了精彩蝶变。
打破国外技术垄断,民族光电显示产业实现困境突围
8月15日,来到位于石家庄高新区的旭新公司,在产品展示厅,标有“1代、2代......5代”字样的液晶玻璃基板一字排开,显示着该公司近年来持续研发的新成果。
“我们家里的液晶电视、电脑显示器的面板就是由两片这种玻璃基板组成的,这可不是普通的玻璃,技术含量很高。”东旭集团总裁李青自豪地说,目前国际上能生产这种玻璃的只有四家,而东旭是国内唯一一家。
在旭新公司液晶玻璃基板生产车间,见到了东旭的核心技术环节———
用溢流法生产液晶玻璃的窑炉,它拥有先进的纯氧燃烧技术,玻璃原料经过1500多摄氏度的高温熔化后,流进铂金做成的通道,经过复杂的工艺成型,通过机械手进行称重、测厚、静态精细处理等环节,然后装箱。
“机械手每小时能装113片,现在东旭各地所有子公司开足马力生产,依然不能满足市场需求。”旭新公司总经理李炜说。
能在高新技术领域叱咤风云,自主创新功不可没。
东旭旗下的宝石股份,曾经是一家以生产CRT彩色玻壳为主的国有企业,但随着平板显示技术的迅猛发展,整个CRT产业快速萎缩,宝石的发展也随之陷入低谷。
东旭并购宝石后,迅速调整产业结构和研发重点,开始向平板显示产业进*,并率先在国内进行平板显示器件装备及成套技术的研发。“长期以来,液晶玻璃基板生产被国外企业控制,最大的美国康宁占据国际市场50%以上的份额。”李炜介绍,国内某家企业曾打算用100亿元买下国外公司的一条生产线,对方都没卖。
引进技术没有走通,自主创新成为不二途径。
整套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不论是技术、设备,还是生产工艺,要求都非常高,由于没有技术和经验可以借鉴,东旭只能边摸索边改进。
2006年,东旭主导设计出平板显示玻璃基板生产线全套图纸;2008年,由东旭主导设计、承建、参股并提供技术服务的我国首条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在咸阳建成投产,实现了液晶玻璃基板“中国造”;2009年,由东旭建设的国内第一条5代液晶玻璃基板生产线在郑州开工,开创了民族产业的多项纪录;之后,石家庄旭新、芜湖东旭、东旭营口等多家子公司的生产线相继建成投产......“无中生有”,自主创新,打破了国外技术垄断。东旭集团的技术突破和产业崛起,迫使国外公司近两年在国内市场主动下调了30%的玻璃基板价格,大大降低了国内面板制造企业成本。
打造智力高度密集、创新高度活跃的人才高地
在旭新公司的产品展示厅,看见一面墙上挂满了金灿灿的牌匾,这是东旭集团获得的发明专利。“这些专利,代表着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李青说,目前东旭共拥有430多项发明和应用专利成果,专利数保持每年30%的高速增长。
要创新,人才是关键。
“我们集团现有技术人员4500多人,仅博士就有30多名,还有50多名教授级高工及200多名行业顶级专家。”李青表示,东旭正在努力打造智力高度密集、创新高度活跃的人才高地。
近年来,东旭引进了一批能够突破关键技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国内外高层次创新创业人才,积极探索建立知识、技术、管理等要素参与分配的激励机制,充分调动高层次创新人才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他们还实施科技创新创业领*人才培养计划,先后与北大、人大、北交大等开展了广泛的产学研深度合作,采取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共建实验室与技术中心、技术转让和人才培育等方式,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创新机制,构建起独具特色的产学研协同创新体系。
把创新驱动作为企业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动力,东旭不断加大创新投入力度。东旭要求,各子公司按照不低于本单位预计年营业收入总额的7%安排本年度自主创新经费预算,并纳入本单位全面预算管理。近三年,集团累计投入1.6亿元,每年的研发投入占当年营业收入的比例均超过7%,高于国家首批创新型试点企业平均6.74%的比例。“坚持自主创新,完善技术体系,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将不断提升。”李青说,东旭计划投资75亿元在石家庄高新区建设“东旭石家庄高科技产业园”,进一步做大、做强液晶玻璃基板、高端装备制造等产业,产业园建成后,将实现年销售收入100亿元、年利税20亿元,力争成为我省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基地之一。()新闻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