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吹一片叶,万物已惊秋。”
末伏夏尽,凉风渐至。
北京时间8月7日21时31分
将迎来“立秋”节气,
整个秋季也渐次拉开序幕。
立秋是秋季的第一个节气,
也是我国重要的岁时节日。
所谓“一夏无病三分虚”,
经过苦夏的煎熬,
立秋后,必须做好以下三件事,
才能保证秋冬少生病!
暑难消,吃三瓜
由于立秋处在中伏和末伏之际,酷热的“秋老虎”尚在,暑气难消,仍然要注意防暑降温。
汉族岁时风俗,立秋日吃瓜,称之为“啃秋”,又称“咬秋”。
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啃秋”的主角,自然是解暑神器——西瓜。
“咬秋”寓意炎炎夏日,酷热难熬,时逢立秋,将其咬住。民间还有说法,“咬秋”吃西瓜可以不生秋痱子。
其实,除了西瓜以外,还有三种瓜是特别适合化解“秋老虎”的暑热。
1吃丝瓜
丝瓜,性寒、味甘,入肝、胃经,具有消暑利肠、祛风化痰、凉血解*的功效。
丝瓜瘦肉汤
不管是炖着吃、煲汤喝、还是蒜蓉、清蒸都可以,即使烹饪以后,丝瓜的清香味也很足,而且还有利尿凉血、解*通便的作用。
2吃瓠瓜
另一种适合立秋食用的,就是瓠瓜。中医认为,瓠瓜性平,有利水消肿、止渴除烦、通淋散结的功效。
初秋,气温较高,人容易食欲不振,将肉类与瓠瓜一起烹饪,瓠瓜中特有的鲜香,会让肉变得格外美味。
立秋这天,一些地区还会包饺子,称之为“咬秋饺”,瓠瓜入馅,将是一个非常养生的选择。
3吃冬瓜
除了以上几种,冬瓜也是解暑佳品。
立秋后,暑难消,吃点冬瓜,可以清热消暑、增进食欲。因为冬瓜含有多种维生素,及人体所需的微量元素,能够调节人体的代谢平衡。
冬瓜带皮,一起煲汤,是暑热正盛时的绝佳食谱。
防秋燥,喝三茶
秋风渐起,是否觉得晚上睡觉鼻咽干涩?说话干咳少痰?皮肤甚至干燥得有些发痒?
没错,这就是“秋燥”悄悄杀到了。
立秋之后,空气中湿度逐渐减小,随着气候的变化,人体也会产生相应的不适。
有人习惯用冷饮来压制秋燥,其实这种做法不利于健康,生冷、辛辣的食物都会加重“秋燥”。为了化解“秋燥”的烦恼,可多喝滋润防燥的茶,来保持足够的水分摄入。
1菊花茶
秋天气候干燥,难免会眼干眼涩,菊花茶可清热解表,清肝明目。适宜在秋天感冒、发热、微恶风热、口干、尿*、舌质红、苔薄*时饮用。
可将干菊花泡茶饮用,也可将菊花与金银花、甘草同煎代茶饮用,煎煮时间不能太长。
2山楂茶
山楂有消食导滞、活血化淤的作用,经常饮用山楂茶,可降低血脂,调节血压。
制法也非常简单,只要在平日的茶饮里,加入1枚鲜嫩的山楂果,或者3-5克干品代替即可。
3铁观音
铁观音,香高味醇,不寒不热,富含有铁、锰、氟以及钾、钠等元素。
它具有消除疲劳,解热防暑,消食去腻等功效,也是一款非常适合“防秋燥”的茶。
贴秋膘,忌乱补
立秋这天,民间素有贴秋膘的习俗。
在清代,立秋节这天有“悬秤称人”的习俗,和立夏之日所称之数相比较,以检验人们过夏后的胖瘦情况。
传统贴秋膘,讲究吃营养丰富的肉类食品,一般要炖肉、炖鸡、炖鸭、烧鱼或包肉馅饺子,北京人最有特色的贴秋膘是吃烤肉。
当代著名作家汪曾祺在《贴秋膘》一文中写道:“北京人所谓‘贴秋膘’有特殊的含意,即吃烤肉……北京烤肉是在‘炙子’上烤的。‘炙子’是一根一根铁条钉成的圆板,下面烧着大块的劈柴,松木或果木。羊肉切成薄片,由堂倌在大碗里拌好佐料——酱油、香油、料酒、大量的香菜,加一点水,交给顾客,由顾客用长筷子平摊在炙子上烤……”
不过,虽说“贴足秋膘好过冬”,但也要注意切勿盲目进补。
尤其是有以下症状的四类人群,是不适合“贴秋膘”的。
1肠胃疾病
夏天温度高、湿度大,易引起肠胃不适,因此有“暑湿困脾”之说。一入秋就大量进补肉食会加重肠胃负担,再加上油腻食物本就不好消化,易致消化功能紊乱,出现腹泻、胃胀等症状。
另外,秋天也是消化道疾病的高发期,频繁吃肥甘厚味之物会让脆弱的肠胃“雪上加霜”。这时最该做的是给肠胃一个调整适应期,尽量少吃高油高脂食物。
可多食用润肺、生津、利湿、健脾的食品,如莲藕、薏仁、红小豆等,也可煮成粥喝。
2心脑血管疾病
对于有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的人来说,短时间集中吃高油高脂、肥甘厚味的食物更危险,容易引发心脑血管疾病。
心脑血管疾病患者饮食还应坚持以清淡为主,尽量别吃辛辣、高盐食物,避免三餐过饱,及时补充水分。
3痛风
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血尿酸增高,造成尿酸结晶沉积在关节及皮下组织而导致的疾病。
“贴秋膘”时难免会摄入不少动物内脏、海鲜等含嘌呤较多的食物,加之活动少、肥胖等因素,就容易引发痛风。秋季痛风发病率本就很高,痛风患者更不能盲目“贴秋膘”。
4急性胰腺炎
急性胰腺炎病因不明,但高脂饮食和大量酒精摄入是公认最主要的诱因之一。这会导致胰腺分泌过度旺盛,还可以引起十二指肠乳头水肿与胆胰壶腹括约肌痉挛等,继而出现胰液排泄障碍。胰腺及其周围组织被胰液自身消化,引起严重的化学性炎症,主要表现为急性剧烈腹痛、发热、恶心呕吐等。
因此,立秋进补一定要理性!
立秋已至,你准备好迎接它了吗?
撰文:张力
图片:视觉中国
监制:王然
编辑:张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