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慢性乙型肝炎如何用药以下几点注意事项需 [复制链接]

1#
北京中科皮肤病医院 http://ask.bdfyy999.com/
                            

原创高丽丽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收录于话题#医生“药”事50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合理用药,这些知识你要知道~

乙型肝炎病*(HBV)感染是指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BsAg)和/或HBV脱氧核糖核酸(HBVDNA)阳性,是致肝硬化和肝癌等慢性肝病的主要原因。乙型肝炎(简称乙肝)是指由HBV感染引起的肝脏炎症性疾病。慢性乙型肝炎(CHB)是指由HBV持续感染6个月以上引起的慢性肝脏炎症性疾病。

乙肝抗病*药物包括直接作用于病*复制周期不同靶点的直接抗病*药物(DAA)如核苷(酸)类似物(NAs)及免疫调节剂如聚乙二醇干扰素-α(PEG-IFN)。目前抗病*治疗主要依据血清HBVDNA、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水平和肝脏疾病严重程度,同时需结合年龄、家族史和伴随疾病等因素,综合评估疾病进展风险,决定是否需启动抗病*治疗。

表1: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治疗适应证推荐

01

核苷(酸)类似物(NAs)

NAs可迅速抑制HBV复制,是目前CHB抗病*治疗的主要药物,如拉米夫定(LAM)、替比夫定(LDT)、恩替卡韦(ETV)、克拉夫定(CLV)、恩曲他滨(ETB)、阿德福韦酯(ADV)、富马酸替诺福韦酯(TDF)、富马酸丙酚替诺福韦(TAF)。

其中ETV、TDF、TAF为首选的NAs,其可强效抑制病*复制,改善肝脏炎症,安全性较好,总体的耐药率发生较低,长期应用可显著减低肝硬化并发症和HCC(肝细胞癌)的发生率,减低肝脏相关和全因死亡率。

表2:NAs使用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NAs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肾功能不全(服用ADV或TDF)、低磷性骨病(服用ADV或TDF)、肌炎或横纹肌溶解(服用LDT或LAM)、乳酸酸中*(服用ETV或LDT)与周围神经病(服用LDT或LAM)等。其他有头痛、腹泻、恶心等,一般建议对症处理。

使用NAs者,建议每3-6个月监测血常规、肝脏生物化学指标、HBVDNA定量、HBV血清学标志物和肝脏硬度值测定。对无肝硬化者建议每6个月1次腹部超声检查和AFP等,对有肝硬化者则建议最好每3个月1次;必要时做增强CT或增强MRI以早期发现HCC。服用TDF治疗者,每6-12个月监测1次血磷和肾功能。

表3:NAs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若在治疗过程中出现HBVDNA定量较治疗中最低值升高>2lgIU/ml,排除依从性问题后,需及时给予挽救治疗,并进行耐药检测。

02

免疫调节剂

如干扰素-α,有双重作用,即抗病*、免疫调节作用。目前在我国已批准聚乙二醇干扰素(Peg-IFN-α)和普通干扰素(IFN-α)用于治疗CHB,前者仅需1周注射1次,可与NAs联用于乙肝的治疗,联合治疗药物选择包括DAA(如强效NAsETV和TDF等)和免疫调节剂(如Peg-IFN-α)。

注意事项:常见不良反应有流感样症状、骨髓抑制(外周血细胞和血小板计数下降)、消化道症状(如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体重减轻、急性胰腺炎等)、甲状腺功能异常、糖尿病、神经精神异常、皮肤病变等。少数可引起严重不良反应如视网膜病变、间质性肺炎、自身免疫性溶血、严重精神性疾病、心血管并发症等。其他包括听力丧失和耳鸣、急性胰腺炎、肝肾损害、心脏损害、银屑病、白斑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综合征等。出现甲状腺疾病、糖尿病、银屑病、白斑病、类风湿关节炎和系统性红斑狼疮样综合征等时,严重者应停药。出现视网膜病变、间质性肺炎、听力下降、肾脏损伤、心血管并发症等,应停止干扰素治疗。

绝对禁忌证为妊娠或短期内有妊娠计划、精神病史(有精神分裂症或严重抑郁症等病史)、未控制的癫痫、失代偿期肝硬化、未控制的自身免疫病、严重感染、视网膜疾病、心力衰竭、慢性阻塞性肺炎等基础疾病;相对禁忌证为间质性疾病、甲状腺疾病、既往抑郁病史、未控制的糖尿病、高血压、心脏病。

表4:免疫调节剂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参考文献:

[1]慢性乙型肝炎基层诊疗指南(年)[J].中华全科医师杂志,,20(2):-.

[2]抗乙型肝炎病*核苷(酸)类似物不良反应管理专家共识[J].中国肝脏病杂志,,8(3):10-13.

[3]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年版)[J].临床肝胆病杂志,,35(12):-.

[4]慢性乙型肝炎临床治愈(功能性治愈)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35(8):-.

[5]聚乙二醇干扰素治疗慢性乙型肝炎专家共识[J].中华肝脏病杂志,,25(9):-

[6]α干扰素在儿科临床合理应用专家共识[J].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33(17):-.

[7]慢性病*性肝炎患者干扰素α治疗不良反应临床处理专家共识[J].临床肝胆病杂志,,30(11):-.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高丽丽

本文审核:杨卫生医院副主任医师

责任编辑:XU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