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总管结石与腹痛患者蒋女士的病例
近日,我院普外科成功完成一例复杂的腹腔镜手术,治疗了一名重症胆总管下段结石嵌顿并胆源性胰腺炎的患者。术后,患者恢复情况良好,已顺利出院。
患者蒋女士,现年51岁,7天前出现中上腹持续性钝痛。她曾多次出现类似腹痛症状,但因误以为只是胃病发作,便自行服用胃药和消炎药缓解。然而,此次腹痛症状并未得到改善,反而逐渐加重,同时伴有眼睛和皮肤发黄、小便颜色深如浓茶、食欲减退和全身乏力等症状。经我院生化检查发现,各项指标(转氨酶、胆红素、血淀粉酶)均显著升高。
医师在仔细研究化验报告和检查结果后,建议患者进行腹部磁共振检查。虽然患者起初有些抵触,但检查结果却证实了医师的判断:她并非患有胃病,而是胆总管下段存在小结石,完全堵塞了胆道,引发了胆源性胰腺炎和严重的肝损害。医师建议立即手术解除梗阻,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更严重后果。至此,蒋女士才恍然大悟,原来困扰她已久的腹痛症状竟是由胆总管结石所致。
胆总管结石的成因与症状
这是一个被“假胃痛”骗了的故事。腹痛,这个在日常生活中并不罕见的病症,常常让人误以为只是简单的“胃痛”。特别是中上腹痛,由于胃位于这个位置,因此很多人会习惯性地自行服用胃药来缓解。然而,许多其他疾病也可能引发中上腹痛,其中一些甚至可能比胃病更为严重。
胆总管结石就是这样一种可能被误诊为“胃痛”的疾病。那么,胆总管结石究竟是何方神圣,又为何能伪装成“胃痛”呢?
胆总管的直径通常为6-8mm,结石的大小不同,患者的症状也会有所差异。若结石较小,可能能顺利通过胆管,患者或许只会经历短暂腹痛和肝功能异常。而较大的结石则可能卡在胆囊或胆管中,导致胆汁无法顺畅排出。特别严重的胆总管结石甚至可能引发梗阻化脓性胆管炎,患者将面临神志变化、血压下降和发热等严重威胁。
腹腔镜手术及专家团队手术的详细过程
为了减轻患者的手术创伤并促进术后早期恢复,我院普外科团队在积极完善术前准备后,医院肝胆外科专家周学平亲自操刀,成功为蒋女士实施了腹腔镜下“胆总管切开取石+T管引流+胆囊切除术”。手术非常顺利,医生在胆总管下段取出一枚约0.7*0.6厘米的结石。术后,蒋女士的淀粉酶及肝功能指标迅速恢复正常,仅在术后7天便带管出院。
腹腔镜手术的优势与前景
腹腔镜手术作为普外科领域一项成熟的微创技术,正逐渐成为未来手术的主流趋势。其优势在于切口小、创伤轻、疼痛少、恢复快,且术后疤痕小,符合现代审美需求。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进步,越来越多的普外科手术都可以通过腹腔镜来完成,如胆囊切除、阑尾切除以及各类妇科手术等。
专家团队介绍
周学平,医学博士,副主任医师,专长于肝胆胰脾胃肠外科的诊疗。自年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毕业后,周学平医生便开始了他的医学旅程。他曾在年和年两度回到第二军医大学附医院深造,分别在年和年获得了肝胆外科专业的临床医学硕士和博士学位。自年起,周医院普外科辛勤耕耘,专注于肝胆胰脾外科疾病的临床诊治与基础研究。他已参与完成了近例肝胆胰脾胃肠等大、中手术,以及余例临床肝移植手术。经过5年的不懈努力,他在肝胆胰脾胃肠肿瘤的外科治疗、胆囊结石的微创治疗以及普外科常见疾病的诊治方面均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于寅生,医院副主任医师,自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便医院的肿瘤外科工作,积累了长达四十余年的丰富经验。期间,他曾前往上医院进行深造学习,进一步拓宽了临床视野。
夏春雷,医院副院长,外科副主任医师,自苏州医学院临床医学系毕业后,便投身于临床工作,积累了长达二十余年的丰富经验。
周圣军,医院主治医师,自毕业后便投身于医疗事业,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他专注于各类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凭借精湛的医术和贴心的服务,赢得了患者的广泛信赖与好评。他始终坚守医者的初心,致力于为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