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样治好白癜风 http://pf.39.net/bdfyy/bdfhl/220321/10467309.html中国医科大学作为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建的院校,是唯一以学校名义走完红军两万五千里长征全程并在长征中继续办学的院校。秉持着长征精神,中国医科大学在近90年的办学历程中,培养和造就了一大批在各自领域内有卓越建树的著名专家学者,其中不乏中国工程院、中国科学院院士。本期推送,就带领大家盘点从中国医科大学走出的院士校友们——
吴英恺(.5.8-.11.13),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医学家。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中华医学会外科学会及心血管病学会主任委员,美国外科学会及胸外科学会荣誉会员,美国外科医师学院荣誉院士。中国胸心外科的开创人之一,年他首次成功切除食管癌,50年代末组织华北四省一市食管癌防治科研大协作,开展流行学病理和发病学研究,降低了死亡率、提高了治愈率,学术水平达到国际前列。年以来开展心血管病流行学及人群防治,年组建中国第一个心血管病流行预防教研组,推广心脑血管病的调研防治,取得了国内领先国际瞩目的成果。
高守一(.04.29-.05.2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细菌学与霍乱专家。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年他在印度期间发现第IV组霍乱噬菌体能鉴别霍乱弧菌的古典型和埃尔托型。他用此法证明,年广东发生的霍乱为埃尔托霍乱,不是我国解放前流行的古典霍乱。这是埃尔托霍乱在我国的首次发现,也是本病年从印度尼西亚传出后引发当今霍乱(第七次)世界大流行的最早证实。60年代建立了我国的霍乱弧菌噬菌体分型方案。70年代提出霍乱弧菌存在两类菌株(流行株与非流行株)的论点及其区分技术,已被证实具有分子遗传学基础。在霍乱防病中具有重要的实用价值,取得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获得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
刘玉清(.03.1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放射-医学影像学专家。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中国医学科医院、国家心脏病研究中心主任医师、教授。我国心血管放射影像学主要创建人。自上世纪50年代以来,在支气管造影、肺脓肿、食管癌、心血管造影、心肌病、主动脉疾患、先心病、肺心病、冠心病的放射诊断研究,以及近年对数字减影血管造影和心脏大血管磁共振成像等新技术应用研究中业绩卓著,属于国内领先地位。为推动我国放射学和医学影像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王正国(.12.12-),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野战外科学专家。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军医大学(第三军医大学)野战外科研究所研究员。年开始冲击伤研究,在国际上首次较系统阐明冲击波致伤机制和防治措施,达国际先进水平,获年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70年代末,开展创伤弹道学研究,提出高速投射物致伤机制及防治原则,具有重大军事效益。80年代率先开展交通事故伤研究,主持建立了国际先进的大型撞击伤实验室,为推动我国交通医学发展做出突出贡献。先后获全军首届专业技术重大贡献奖;何梁何利基金医学科学技术奖;美国迪贝克国际军医奖;陈嘉庚医学科学奖;国际交通医学重大成就奖;光华工程科技奖。
周后元(.12.22-.10.2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药物化学专家。从事药物合成研究工作近50年,先后负责糖精、维生素A、维生素B6等重大产品的合成研究和工业化工作。-年负责研究维生素A工业合成研究,在工业上得到结晶性维生素A;-年负责维生素B6恶唑法合成新工艺研究,其合成法已成为我国维生素B6生产的通用方法,取得了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维生素A于年获国家新产品二等奖,维生素B6于年获国家发明三等奖。其后在多种原料药工业化研究中均取得了卓有成效的结果。年完成的麻黄碱和伪麻黄碱工业化合成研究工作,实现规模化生产,为国家减轻西部地区土地沙化提供技术措施。
吴咸中(.08.28-),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中西医结合专家。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天津医科大学教授、天津市中西医结合急腹症研究所所长、天津市中西医结合研究院院长。上世纪60年代初投身于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临床与研究工作,首倡“以法为突破口、抓法求理”的科研思路。通过长期实践,逐步形成和不断完善了规范的诊治原则与方法,博取两法之长,建立了中西医结合治疗急腹症的新体系。80年代后期提出了“在高层次上开展中西医结合”的战略思想,扩大了中西医结合领域,将研究重点转向危重急腹症的治疗及相关基础理论的深入研究,明显地提高了胆管结石、急性重症胰腺炎及重型胆管炎、多脏器功能不全综合征等疾病的疗效,并从不同层次上阐明了通里攻下、清热解毒及活血化瘀等治则的作用机理。曾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和天津市重大科技成就奖。年被授予全国首批国医大师称号。
姚新生(.10.24-),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药学教育家与中药及天然药物化学家。从事中药与天然药物化学教学及科研工作达六十二年。迄今已在国内外学术刊物上发表了余篇文章,年以来已有篇被SCI收录。主编出版了《天然药物化学》、《有机化合物波谱解析》以及《超导核磁共振波谱解析》等三部全国医药院校统编教材及研究生教材;申请了79项专利,已获授权16项,成功研制开发新药4个。获省部级以上奖励7项。在年中国药学会周年纪念大会上以“药学教育家及天然药物化学家”名义被人大副委员长韩启德院士授予“特殊贡献奖”。
于维汉(.01.28-.11.17),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地方病学专家。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提出克山病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并据此用大豆及其制品预防克山病,使发病率明显降低,解决了克山病的预防;提高克山病治愈率,急型治愈率由30%提高到95%,慢型和亚急型5年死亡率由90%下降到25%以下,解决了克山病的治疗;在克山病营养性生物地球化学病因学说研究取得重大进展,现已进入分子水平研究阶段,并进一步证实克山病发病与病区硒、蛋白质、锰和维生素E等综合因素有关。
陈洪铎(.02.18-),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皮肤性病学专家。现任中国医科大学教授,卫生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教育部免疫皮肤病学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名誉主任委员,国际美容皮肤科学会会长、国际生物医学科学协会副会长、国际皮肤科学会常务理事等职务。他关于朗格汉斯细胞来源、分布、转换、抗原、功能和病理以及角质形成细胞免疫功能的研究结果已获国际公认。他发现维甲酸能促进紫外线所致皮肤损伤的恢复,已被用于皱纹等光老化性皮肤损伤的修复;证实了绿茶提取物在光免疫防护的作用;发现温热能促使朗格汉斯细胞成熟,已用于跖疣等顽症治疗。
李朝义(.06.05-.08.11),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
神经生物学家。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曾任中国科学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
从80年代末到90年代,对视网膜、外膝体和视皮层神经元的非传统感受野进行了系统性研究,通过实验确定在视网膜和外膝体神经元的传统感受野以外,还存在着一个比感受野面积大几十倍的“去抑制区”,并证明这个区的活动对于传递图形的区域亮度和亮度梯度信息起决定性作用。还确定在初级视皮层神经元的感受野周围,也存在一个能调制感受野反应的大区域,将它命名为“整合野”,在详细地研究了“整合野”的时空结构和调谐特性的基础上,提出了感受野“三重结构”的新理论模型,来说明视觉感受野的多种功能。曾获得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二等奖、国家自然科学二等奖、何梁何利科学与进步奖。
徐洵(.10.11-),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海洋生物工程专家。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现任国家海洋局第三海洋研究所研究员。是我国海洋基因工程的主要奠基人和学术带头人。八十年代利用DNA重组技术首次在海洋低等生物中发现人功能蛋白的原始基因。九十年代初创建了我国第一个海洋基因工程实验室。首次将基因技术应用于海洋环境科学领域,解决了海洋病毒污染快速检测的难题。率先克隆了我国海水鱼类基因,成功地构建了我国第一个拥有知识产权的海洋基因工程菌。
在国内外率先破解了严重危害对虾养殖业,迄今已知的最大的动物病毒-对虾白班病病毒基因组密码,为病毒防治奠定基础。近年又在国际首次报道了对虾天然免疫的分子基础(抗病毒因子和介导感染受体等)。年瞄准海洋科学研究的前沿,带领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深生物遗传资源”的研究。培养出了一支从事深海生物及其遗传资源研究开发的学术团队,大量研究成果确定了实验室在深海生物及其基因资源研发方面的特色和优势,该实验室已成为我国深海生物基因研发基地。
吴天一(.06.25-),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
高原医学专家。年毕业于中国医科大学。是我国低氧生理和高原医学的主要学术带头人。在人类高原适应学科领域,开拓了“藏族适应生理学”研究,并从整体、器官、细胞和分子几个水平上,提出了藏族已获得了“最佳高原适应性”的论点,这是长期“自然选择”遗传适应的结果,为人类低氧适应建立起一个理想的生物学模式,引起国际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