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著名临床白癜风专家 https://yyk.familydoctor.com.cn/2831/schedule/ 原创谭莹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收录于合集#UEGWeek个
仅供医学专业人士阅读参考
UEGWeek研究解读~
急性胰腺炎是一种胰腺急性炎症和组织学上腺泡细胞破坏为特征的疾病,是常见消化系统急症之一。在年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eek)中,来自以色列的Jan-HendrikEgberts教授对于急性胰腺炎的微创手术治疗进行了深入探讨。“医学界”医院消化内科谭莹医生为我们带来精彩的会议报道。
01
外科医生介入的时机
①疑似或已证实存在感染性坏死。外科医生可能稍后才会介入,但一定要让他们知晓。
②腹腔间隔综合征。
③出血。
④生命体征不稳定,严重无菌性坏死、败血症。
⑤有症状的组织坏死。
⑥非胰腺原因导致的器官穿孔。
⑦分离型胰管综合征。
Jan-HendrikEgberts教授认为尽早进行多学科讨论指导患者治疗方式的选择是必要的。尽早与外科医生沟通,因为很多病例较复杂,手术难度较大,外科医生需要时间准备手术。
02
外科治疗的最佳时机
外科治疗的时机一直是急性胰腺炎治疗的热点问题。
既往指南建议应在急性胰腺炎患者出现症状后16小时内进行手术治疗。但是临床研究发现,早期手术并不能降低重症胰腺炎的死亡率。
急性胰腺炎发病早期,坏死胰腺与正常组织界限不清,强行清创极易损伤临近血管及器官。若能将手术推迟到发病4周以后,避开全身炎症反应期,待感染坏死性病变充分液化、坏死界线更易区分时再手术,外科干预方能取得理想效果,所以目前更提倡遵循延期原则,即遵循“3D”原则(Delay、Drain、Debride)[1]:
外科干预相对延迟至发病后4周左右;
以引流减压为主;
若引流效果不佳,则升级为清创术考虑到更低的发病率,急性坏死性胰腺炎首选微创手术治疗,而不是开腹手术切除。
目前多种微创手术是可行且有效的,包括视频辅助腹膜后清创、腹腔镜经胃清创和开放式经胃清创。
治疗方式的选择最好由疾病的类型、患者的生理状况、多学科团队的经验和现有资源共同决定。开放式手术清创术在目前急性坏死性胰腺炎的治疗中仍然发挥着重要作用,特别在这不能接受微创内镜和/或外科手术治疗的患者中。
03
微创手术方式的选择
①内镜下经胃坏死组织清除术。
②经皮引流。
③腹腔镜坏死组织清除术。
④腹膜后坏死组织清除术。
手术方式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坏死部位的位置,以及外科医生想要通过什么手术路径进入腹腔,如:通过胃结肠韧带,通过横结肠系膜。
04
近期研究分享
Jan-HendrikEgberts教授分享了一项关于内镜“step-up”和外科“step-up”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的研究[2]。该研究比较了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内镜“step-up”和外科“step-up”治疗的长期临床结局。经过平均7年的随访后,内镜“step-up”组(n=42)和手术“step-up”组(n=41)在死亡及并发症发生率方面没有显著差异,在生活质量方面也是相似的结果。在最初六个月的随访中,内镜“step-up”组的胰漏发生率更少。研究认为内镜“step-up”治疗感染性坏死性胰腺炎是更优的选择。因此,微创手术对某些病人来说也是不错的选择。
审稿专家
张娴
四川大学华西消化内科/病理科博士后,临床八年制博士
毕业于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临床八年制,现供医院、四川大学-华西牛津大学华西消化道肿瘤联合研究中心,专注于消化道肿瘤的病理诊断及基础研究。
以第一作者及共同第一作者发表SCI论文多篇。
最新UEGWeek最新研究
医生站“欧洲消化疾病周UEGWeek”专栏应有尽有
更有华西医生帮大家解读??
参考文献:
[1].BaronTH,etal.,AmericanGastroenterologicalAssociationClinicalPracticeUpdate:ManagementofPancreaticNecrosis.Gastroenterology,.(1):p.67-75.e1.
[2].Onnekink,A.M.,etal.,EndoscopicVersusSurgicalStep-UpApproachforInfectedNecrotizingPancreatitis(ExTENSION)ong-termFollow-upofaRandomizedTrial.Gastroenterology,.(3):p.-.e14.
本文首发:医学界消化肝病频道
本文作者:谭莹
本文审核:张娴
责任编辑:文嘉欣
版权申明
本文原创如需转载请联系授权
-End-
医学界力求其发表内容在审核通过时的准确可靠,但并不对已发表内容的适时性,以及所引用资料(如有)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等作出任何承诺和保证,亦不承担因该些内容已过时、所引用资料可能的不准确或不完整等情况引起的任何责任。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者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