胰腺炎的饮食

注册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

糖尿病年轻化学龄前孩子都有中招,老年 [复制链接]

1#

本报记者何丽娜张冰清张苗郑琪

16岁的中学生血糖逆天,血液几乎成甜饮;40岁辣妈求美减肥,3个多月减出糖尿病……这两天,钱报记者接连采访到几个有关糖尿病的奇葩病例。

而在读完这些惊悚故事之后再细想,曾经糖尿病是个老年病,为何如今糖尿病患者的年龄不断被刷新?糖尿病给年轻人带来了什么影响?钱报记者医院的几位资深内分泌科专家。

制图姬臣

饮食结构变化,危急年轻人健康

邢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他与记者一开聊便感慨“糖尿病发病越来越年轻”。他说接诊过年纪最小的患者是个才5岁的小姑娘,因为老要喝水然后频繁医院就诊,结果查出糖尿病。不过,邢主任说如此小年纪的糖尿病患者多是1型糖尿病,与免疫系统遭到破坏有关。而患病率更高,且与生活方式关系更密切的则是2型糖尿病。这类患者的发病年龄也在不断提前,10年前,他一年也碰不到几例二三十岁的糖尿病患者,如今基本上每个月都有接诊,其中还不乏10多岁的孩子。

说起糖尿病发病的年轻化趋势,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应慧敏也感触颇深。今年才15岁的中学女孩甜甜(化名)是她的一位老病人,她们俩初次相识是在去年的寒假,14岁的甜甜突发剧烈医院急诊,经检查是胰腺炎+糖尿病,经过综合治疗小姑娘转危为安,但遗留下的糖尿病要追随她一辈子。

为何小小年纪的青少年会中招糖尿病?应主任详细询问了甜甜的病史。原来她上中学以后住校,爸爸妈妈老觉得孩子在学校里吃不好,回家以后就让她敞开了吃。去年暑假,甜甜在家好吃好睡了两个月,体重一下子增长了二三十斤。而此后她也养成了暴饮暴食的习惯,终于到半年后的寒假里问题就集中爆发了。

中国是一个糖尿病大国,全球近1/4的糖尿病患者在中国,其增长势头与中国的经济发展一样迅猛。医院内分泌科主任倪海祥看来,糖尿病的高发及年轻化确实与经济发展相关,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饮食结构发生了巨大变化,高蛋白、高油脂、高糖食物的大量摄入,导致营养过剩,从而使得包括糖尿病在内的“三高”疾病高发,甚至是危急年轻人及青少年的身体健康。

倪主任表示,20年前他刚当医生的时候,临床上确诊的糖尿病患者很少,且以60岁以上的老年人为主;到10年前时,糖尿病患者开始增多,临床上40多岁的中年糖尿病患者已经比较多见;而到近几年,糖尿病患者扎堆,发病年龄不断被刷新,二三十岁的青年人患病已不稀奇,十多岁的青少年一个月都能碰到三四例。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儿童糖尿病,1型远比2型多

糖尿病年轻化的趋势,可不仅仅止步于十六七岁的青少年,甚至有还没上小学的儿童就已经成为了糖尿病患者。

“儿童糖尿病的发病率最近十年肯定比之前有增高,这是目前全国14医院的调查情况,不过具体发病率的数据还在统计中,预计明年会有结果。”浙江大医院儿科主任梁黎说。

在浙大一院儿科病房,这几天就收治了4位糖尿病孩子,最小的只有6岁,“有糖尿病酮症的,有肾功能出现问题的,还有一个一直在吐,连胆汁都吐出来了。“梁黎告诉钱江晚报记者。

在大多数家长们的印象里,糖尿病总与“肥胖”关系密切,可那是成人中常见的2型糖尿病,孩子中占比更高的1型糖尿病的表现症状则是是瘦、总是口渴、小便多,“突然呕吐、精神不好,也是这些孩子的表现。”

这些孩子们身体里没法正常分泌胰岛素,需要终身注射补充。遗憾的是,目前1型糖尿病的病因不明,没法做到避免它的发生。

对于已经得病的孩子,梁黎建议家长们和孩子控制好“五驾马车”,也就是饮食控制,做到定量、定餐、定时;适当运动,可以提高胰岛素敏感性,增加糖的利用;监测血糖,餐前餐后都要监测;按时用药;心理调节。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超重的小胖子该怎么吃?看看这张表

浙江大医院临床营养科副主任马鸣告诉钱报记者,暑假以来科室接诊了不少超重的小胖子,父母都希望趁着暑假给孩子减减肥。

“有些肥胖的孩子已经有隐形糖尿病,或者说糖尿病前期,这个时候还不需要药物干预,可以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减重,避免发展成真正的2型糖尿病。”

马鸣医生说,儿童、青少年正处在身体发育的关键阶段,所以不能过于严格控制饮食总量。像现在成年人流行的“轻断食”、“生酮饮食”等减肥方法,全球治疗儿童肥胖的指南都是不提倡的。

她在临床上也遇到过很多心急的家长,每餐都给孩子吃素,孩子嚷嚷着吃不饱,一开始减重效果很好,体重嗖嗖往下降,但过不了几天孩子就熬不住了,最后反弹起来比以前还胖。

那小胖子们到底该怎么吃呢?浙大儿院临床营养科营养师陈菲说,最重要的一条原则就是均衡膳食,并给出了一些实用的饮食贴士。

陈菲营养师建议,父母把一天的饮食时间限制在12个小时以内,比如早上8点吃早饭,那晚上8点后就不能再进食。这12个小时里,父母均衡安排三餐,中途不要加餐,特别禁止吃零食、糕点。同时,全家减少或避免外出就餐。

陈菲营养师还把常见的一些食物分成了优选、限制和不宜三类,家长可以直接按照表格来选择。

绿灯食物多是健康食物,包括低脂、高膳食纤维、低血糖指数/血糖负荷食物;

*灯食物应适当选择,包括中等或高血糖指数/血糖负荷食物、较低膳食纤维食物;

红灯食物应尽量少吃,包括高脂肪、精制糖食物或者高血糖指数/血糖负荷食物以及低膳食纤维的食物。

血糖控制不住,眼睛很可能就看不到了

糖尿病的常见并发症之一是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这是许多老糖友心中的痛,因为它可能致盲,造成的后果对生活质量影响最明显。

糖网早期往往没有症状,很容易被忽视。等到了晚期,视网膜新生血管会引发一系列并发症,包括视网膜大片出血、*斑水肿、玻璃体积血、牵拉性视网膜脱离、新生血管性青光眼等,致盲率非常高,值得患者警惕。

浙二眼科中心眼底组副主任医师王瑶,曾经接诊到一位63岁的嘉兴陈大伯,双眼视力有1.0,看什么都清楚,夜间开车也没问题,但却有重度糖网,视网膜新生血管很可能引起大片出血,一旦发生,视力将急剧下降。

陈大伯的问题就出在管不住嘴上面,他平时喜欢吃肉、吃甜的东西,血脂、血压、血糖都饶不了他,指标全部偏高,得糖尿病长达15年,却不认为是大毛病。

从门诊来看,糖网患者男多女少,很多人确诊之后往往很懊悔,说的最多的就是后悔没管好自己的嘴、控制好血糖。不要以为糖网是上了年纪的人才会得的,糖网病情的发展,其实和每个人的自我管理息息相关,有的得了糖尿病七八年,毛病就很重了。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钱报记者了解到,王瑶医生遇到过的最年轻的糖网患者是26岁,患有1型糖尿病。

需警惕的是,1型糖尿病发生糖尿病的风险,比正常人高出3~4倍。而在糖网的危险因素之中,,糖尿病病程是视网膜病变最重要的发生因素,据统计,2型糖尿病患者病程5年以下与25年以上发生增生型视网膜病变的比例分别为2%和25%。

如今,浙二眼科中心每年的糖网手术超过多台,并呈现逐年增多的趋势。据统计,中国大陆糖尿病人群糖网的患病率为23%,其中非增殖型为19.1%,增殖型为2.8%,农村高于城市,北方高于南方和东部。我国20岁以上糖尿病患者已超过万,而所有类型的糖尿病,都存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可能。

从治疗角度来说,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分为非增殖型、增殖型两种,病程共六期。糖网前三期(非增殖期)以药物、激光为主,发展进入后三个阶段(增殖期),结合病情考虑激光及手术,如果出现*斑水肿,可采用玻璃体腔注射抗新生血管的药物。

在预防方面,王瑶医生强调,积极控制血糖血脂血压是防治糖网及其进展的关键,糖网的早期诊断、早期治疗可显著减少失明的风险。

一旦查出糖尿病,就应立即重视糖网筛查与随访。对于不同类型的糖尿病,开始筛查视网膜病变以及随诊的时间安排也有所不同——

1.建议青春期前或青春期诊断的1型糖尿病患者,在青春期后(12岁后)开始检查眼底,之后应每年随诊,青春期后发病的患者一旦确诊即进行视网膜病变筛查;

2.对于2型糖尿病应在确诊时开始筛查眼底病变,每年随诊一次;

3.对于妊娠糖尿病应在妊娠前或妊娠初期3个月开始筛查。

4.若已出现糖网,遵从医生建议缩短随访间隔时间,轻度非增殖期患者每年一次,中度非增殖期患者每3-6月一次,重度非增殖期及增殖期患者每3月一次。

5.糖尿病患者妊娠后建议在妊娠各期和产后1年内检测视网膜病变程度的变化。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糖尿病还有这些可怕的后遗症

据最新数据统计,我国的糖尿病患者人数约为1.14亿,相当于全世界超过1/4的糖尿病患者来自中国。而且我国的发病率在过去10年内迅速增长。

年,全球约万人死于糖尿病, 占全球死因的10.7%;而这一年,中国有超过84万患者死于糖尿病及其并发症, 其中33.8%的年龄小于60岁。

对于广大糖友来说,糖尿病本身不会马上威胁到生命,但其造成的多种并发症却对生活质量产生很大影响,而且最终夺走生命的很可能是并发症。

那糖尿病有哪些常见并发症呢?

1.心脏

心血管疾病,包括冠心病、糖尿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糖尿病人群死于心血管疾病的风险是未患糖尿病人的2倍。

2.肾脏

长期的高血糖会让肾脏受到损伤,进而引发糖尿病肾病,而糖尿病肾病会诱发尿*症和肾衰竭的出现,威胁患者生命。

3.脑

脑出血等脑血管病变的高危因素之一,正是糖尿病。

4.足

糖尿病足是一种糖尿病的严重并发症,患者因为神经或血管病变造成足部感染、化脓、溃烂等症状。严重的糖尿病足会面临截肢的危险,甚至危及生命。

5.眼睛

糖尿病患者血糖控制不好,会造成白内障提早发病,还会引起视网膜病变、糖尿病性的眼部神经病变等并发症。

分享 转发
TOP
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